<b id="idgyc"></b><ruby id="idgyc"><nav id="idgyc"></nav></ruby><rp id="idgyc"></rp>

          <source id="idgyc"><nav id="idgyc"></nav></source>
          <cite id="idgyc"></cite><ruby id="idgyc"></ruby>

            <ruby id="idgyc"><nav id="idgyc"></nav></ruby>
            <wbr id="idgyc"></wbr>

              行業新聞

              家家有本難念得經 全球去產能之路又該如何進行

              2016-04-22 來源:

                   18日由比利時政府和經合組織共同主辦的國際研討會上美方指責中方“除非中國開始采取及時的具體行動,削減鋼鐵等產業過剩產量和產能...否則包括美國在內的受影響國家,除了采取貿易行動保護本國產業和工人之外將別無選擇。”


                  這則嚴重警告出現在美國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署發布的聯合聲明里。此前各方在布魯塞爾舉行多邊談判,應對正在迅速演變成一場全球性鋼鐵產業危機的局面,但顯然各方沒有達成一致。

                  北京方面的回應也毫不客氣。

                  新華社在布魯塞爾會議的當天發表社論稱,“指責其他國家總是很容易,這是政客因國內經濟困境而煽動情緒的萬全對策,但互相指責和貿易保護主義只會適得其反。”

                  中國3月鋼廠產能利用率上升至紀錄高位,出口再次加快,年率達到1.2億噸。這明顯是在傷口上撒鹽。

                  這背后的原因讓人有理由懷疑,中國是否會重視外界關于遏制某些做法的呼聲。美國稱這些做法是“扭曲市場的政策”。

                  因為這不僅事關中國的鋼鐵政策,而且也涉及經濟觀念的沖突。

                  **痛苦感受**

                  大家都感受到鋼鐵業的苦楚。

                  英國舉國上下對曾經叱吒風云的鋼鐵業可能消失感到憂心沖沖。在德國,上周有超過4萬名鋼鐵工人上街抗議中國出口的影響。

                  此外,亳無疑問,中國本身也同感痛苦。

                  2015年錄得紀錄虧損后,中國主要鋼廠今年前兩個月又合計虧損114億元人民幣(18億美元)。

                  而公布這些數據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對于需要采取什么應對措施心知肚明,即淘汰更多的過剩產能。

                  中國也同意這么做。其目標是關閉1-1.5億噸的產能,代價是損失估計40萬個工作崗位,這個數字讓英國鋼廠可能關閉所造成的社會影響相形見絀,尤其是考慮到中國并沒有可以與英國相媲美的社保網絡來減輕此類沖擊。

                  不過,這個問題是雙重的。

                  首先,這個產能關閉數字只占中鋼協對中國鋼鐵業過剩產能預估的一半,而中國鋼鐵業過剩產能的預估規模與全球其他地區合計的產能一樣多。

                  其次,中國整個鋼鐵產業,才透過提高國內價格、改善利潤,以及對大多數有財務困難的廠商暫緩法院裁決的方式獲得生機。

                  而鋼鐵行業想要抓住這線生機的整體意愿,解釋了中國鋼鐵產量上個月為何會大幅增加。

                  **拜托!再多點刺激!**

                  中國鋼材價格反彈歸功于國內需求回暖,以及供應鏈補充庫存。

                  換句話說,煉鋼廠重新啟動產能,完全是因為他們受到“市場力量”的激勵。

                  但這種“市場力量”卻直接源自政府干預。

                  現在已經清楚,中國已實施新的刺激方案來提振不斷放緩的經濟。

                  而這次的刺激措施與上次并無不同。中國政府在2009-2010年曾推出規模更大的刺激方案,以幫助經濟抵御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

                  國有銀行和地方政府再次增加固定資產投資(FAI)。今年前三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7%。至關重要的是,來自國有實體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從去年的10.9%猛增至23.3%。

                  再加上來自部分房地產市場的微刺激,后者都轉化為對鋼鐵、水泥和其他建材的需求增加。

                  諷刺的是,所有這些都與中國官方的說法背道而馳。中國政府一直表示,將引導經濟從依賴固定資產投資向消費驅動的增長模式轉型。

                  但從經濟成長和社會穩定這些更重大的考量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仍然是中國政府應對經濟放緩的最有效的辦法。

                  如果因為這樣而會讓鋼鐵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繼續下去,那也只能如此。

                  中央計劃經濟就是這樣作的。盡管中國政府表面上接受了自由市場的概念,但一出現困難,政府就會出手,以防不受節制的市場給國內帶來動蕩。

                  因此,當美國商務部號召,在“沒有政府舉措對市場的扭曲影響”下,“以市場來推動”重組鋼鐵產業時,它忽略了中國實際運作情形這個重點。

                  **貿易戰?**

                  布魯塞爾會議的其它與會國家提出,中國可以通過信息共享和政策合作,設法減輕全球鋼鐵行業重組對社會的影響,作為重返國際談判的方式。

                  中國是否會接受這個橄欖枝,還不得而知。雙方言辭尖刻,這可不是什么好兆頭。

                  如果此路不通,則勢必會有更多貿易制裁。美國的聲明有針對性地加上了這樣的注腳:去年美國政府展開貿易救濟程序的數量創下歷史性水準,其中包括向鋼鐵進口商收取4,550億美元罰款。

                  未來各方將會一邊談判,一邊采取進一步的“嚴格執行措施”。

                  問題是,在鋼鐵等大宗商品供應鏈中,雙邊制裁沒有效果。

                  中國出口不只影響到美國,還影響到韓國和日本等其他亞洲鋼鐵生產大國,他們都通過增加出口進行應對。

                  印度和日本已把官司打到世貿組織,因前者2月對就進口鋼材設置最低限價。

                  在澳洲,本土鋼鐵廠商Arrium剛剛破產,政府已經對進口鋼材采取41項反傾銷舉措,其中有13項針對中國,有八項針對韓國。

                  在鋼鐵行業,這種貿易制裁不斷擴大的現象被稱為“打地鼠”。這是一種熱門游戲,玩家必須擊中從諸多孔洞中隨意出沒的地鼠。

                  這意味著,雙邊制裁立即導致鋼鐵流動發生變化,影響到另一個國家,進而促使其對廉價進口施以懲罰。

                  這個過程已不只是剛剛萌芽,而是正在演變成全球性趨勢,每個國家都尋求保護自己的鋼鐵產業。

                  就鋼鐵行業重組舉行全球性對話,肯定是防止發生大規模全球貿易戰的一個正確途徑。

                  但由于中國不愿意也不能犧牲其經濟增長目標及鋼鐵政策的穩定性,所以這有可能成為一場彼此充耳不聞的對話。

                  在這場日益劇烈的去產能道路上,各國堅守陣地,事態又該如何發展。
              妈妈的朋友在线看